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 >> 健康知识 >> 老年健康

糖尿病患者冬季如何养生

  • 时间:2018年11月13日
  • 浏览次数:5886

  

  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、呼吸系统疾病高发的季节,也是糖尿病病情加重和发生并发症较多的季节。同时,天气寒冷,出汗减少,各种消化液分泌增加,常常使人感到食欲旺盛,糖尿病人也容易出现血糖、血脂的升高,那么,糖尿病人怎样才能安然过冬呢?

首先,糖尿病人冬季应调整饮食

  糖尿病人,冬季可在控制总热量平衡的基础上,适当增加副食,如豆类、乳制品、蔬菜、水果,减少主食米、面等碳水化合物的摄入,以满足机体的代谢需要。具体进餐时应该注意少量、分餐、慢食。中医学认为冬季是肾主令之时,主气是寒气,所以可适当进些药性偏温的食材,如羊肉、牛肉、大葱、洋葱、生姜、孜然等性偏温热。冬季可以适当多进食,但中医学又有“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”之说,而糖尿病人在“内热耗伤气阴”基础之上,常有阴虚,所以一般不能过用温热。

  冬季养生,重点在肾。一般来说,可以适当吃一些补肾的血肉有情之品,如牛羊肉、乌骨鸡、甲鱼,或补脑生髓之品,如芝麻、山药等。也可辨证选用一些膏方,补肾填精,益气养血,如偏于气虚者,可选用由人参、黄芪、茯苓、白术等制成的膏方;血虚者,可选用由阿胶、熟地、当归、白芍等制成的膏方;阴虚者,可选用由麦冬、沙参、龟板、枸杞、黄精等制成的膏方;阳虚者,则可选用由鹿角胶、杜仲、蛤蚧、核桃仁、桑寄生等制成的膏方。

  冬季饮食还应注意少盐。有时也需要适当进食苦味性凉的食物。中医学认为肾主咸味。《四时调摄笺》中指出:“冬日肾水味咸,恐水克火,故宜养心。”指出冬季饮食应该少吃咸味食物。有一些咸味食物,如鱼虾蟹等海鲜之类,性寒凉,易伤人体阳气。但北方冬季比较干燥,暖气过热,特别容易产生内热。就糖尿病人来说,以“内热耗伤气阴”为基本病机,饮食上应忌食辛辣燥热之物,适当进食苦味或偏凉性的食物,如苦瓜、苦菊、百合、绿茶、苦荞麦等,可以防止生内热。事实上,冬天外界气候虽冷,但是人们穿得厚,住得暖,活动相对较少,皮肤汗孔关闭,体内的积热往往不易散发,再加上糖尿病人多有内热,就更容易出现胃肺火盛的表现,如口臭,牙龈肿痛,舌尖赤红、舌苔黄厚,易导致上呼吸道、咽喉、扁桃腺、口腔溃疡等。所以俗话说得好,“冬吃萝卜夏吃姜”,适当进食白萝卜、芹菜、青菜、菠菜、鱼腥草等,不仅可以起到清热泻火的作用,而且还能增加饱胀感,减少主食的摄入。

其次,糖尿病人冬季应调整生活起居

  《黄帝内经》中所说“冬三月,……早卧晚起,必待日光,使志若伏若匿,若有私意,若已有得,去寒就温,无泄皮肤,使气亟夺。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。”也就是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:

  调整作息——“冬三月……早卧晚起,必待日光”。我们的睡眠节律应当顺应季节的变化而改变,随着日照时间的缩短,黑夜的延长,睡眠时间也应该相应地增加。另一方面,冬天昼夜温差进一步加大,早晨的气温比较低,等到太阳升高,气温上升了再起床,可以避免寒冷刺激导致血压、血糖波动,而引发的一系列心脑血管及呼吸系统疾病。很多糖尿病患者冬季晨练时,因发生低血糖,或寒冷刺激导致心脑血管危急事件,而危及生命,教训是非常深刻的。

  调适精神——“使志若伏若匿,若有私意,若已有得”。 冬季应收敛心神,保持精神安宁,避免情绪波动。而焦虑和紧张都会使交感神经兴奋,肝糖原分解,导致血糖升高。

  注意保暖——“去寒就温”。寒冷刺激不仅容易导致呼吸系统疾病,引起血压、血糖的波动,还容易导致心脏冠状动脉,颅内小血管的痉挛,诱发脑溢血、心肌梗死等严重疾病。除了要及时增减衣物,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和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病人来说,加强下肢保暖也尤为重要。它有助于改善下肢的血液循环和神经营养代谢,能够减轻下肢麻木、疼痛、怕冷等症状。可以穿上宽松的棉鞋,保持脚部的清洁、干燥。夜晚,也可以用40℃左右的热水,配以桃仁、红花、追地风、透骨草、苏木泡脚,活血化瘀。同时要防止烫伤、跌伤,积极治疗足癣,避免皮肤破溃感染。

  适当运动——“无泄皮肤,使气亟夺”。冬季食欲旺盛,饮食量容易增加,运动也是必不可少的。但是应注意,运动量不宜过大,不应大汗淋漓,以周身发热尚未出汗为宜。每天晨练应安排在太阳出来,气温略升高之后,避免寒冷空气对机体的刺激。

  另外,糖尿病人还要注意监测血糖、血压、血脂,定期检测糖化血红蛋白、尿微量白蛋白、眼底情况,控制体重,多饮水,保证充足的睡眠和放松,监测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,预防心脑血管疾病。

         (九病区 贾清华)